孤竹
俗语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家门口有一空地,装修设计小花园时,便考虑在西侧靠墙处栽一排竹子。施工完成后,花园效果果然极佳:墙边那排竹子苍翠嫩绿,郁郁葱葱。尤其入冬时节,更给花园陡增了无限生机和灵动。
竹子栽下当年就成活了,次年春天,首批栽下竹子的地面周围零星冒出了一些竹笋,我把靠近原来竹子的笋留下,其余全都剪除。没过几年,在新土壤扎根长成的新竹便数量猛增,长势茂盛,已将西墙装饰成一堵竹墙了,一年四季翠竹葱茏,生机盎然。
又是一茬新竹勃发之时。初春,离竹墙数米处,我发现了一枚壮实的竹笋,甚感好奇,离群之竹,理应剪除,但我一念之间手下留情,任其破土而生了。没过几天工夫,在东侧一棵金桂树密布的绿荫下,它拔节而起,噌噌勃长,高高的笋尖竟穿过枝叶稠密的桂花树冠,高有五六米了。不到半月,那枚竹笋便已参天而上,枝叶尽散,已长成一杆挺拔俊秀的翠竹。
家竹栽种之品类本就择宜而定。我家小花园栽下的既非粗壮如碗型的大毛竹又非细小优雅类盆景竹。眼前那杆突兀而起的翠竹因其远离竹群,毫无依靠,故谓之孤竹。我仔细测量过,孤竹的根部枝干直径不到3厘米,周长也就8厘米多,但高却并不含糊,目测竟高8米多,抬眼望去竹梢枝干的直径已不足2毫米了。端详着孤竹鹤立鸡群又孤立无援,高耸挺拔又瘦细单薄的样貌,我开始担忧:孤竹拔节而上,纤瘦高挑、势单力薄,能否抵挡夏季台风的强劲扫荡,平安度过今夏?
海岛的夏天多台风多旱灾,这是舟山的所有植物必须扛过去的生死考验。那年夏季台风虽少,但“格美”还是实实在在地荡涤过一回。“格美”侵袭那几天,我特别担心孤竹的命运,便留心观察着。尤其是白天,我都会隔着玻璃门窗看着它在狂风暴雨中受尽蹂躏。一阵接一阵的风暴刮来仿佛从我心头划过一般,令我不由自主地随风抽搐一阵,痉挛一阵。
台风刚登陆时以东北风为主,这时风速快、力量大。风暴夹着雨水把孤竹向西南方向横扫,孤竹一次次地倾斜倒伏,竹梢几乎与地面平行。我发现孤竹在每一次风与风的间隙总会抬一回头,像是在吸一口气,或是做一次抗争。让人觉得孤竹似乎懂得在险境中努力保护好自己。“格美”肆虐时,任尔东西南北风,孤竹都随风摇摆,顺势而为,而非桀骜不驯,硬杠死扛,宁折不弯。面对暴风雨的较量,孤竹宁肯躬俯身躯低下高傲的头颅在斗争中拼尽所能努力延续自己的生命。
台风在临近收尾时又会转西南风,这是渔民们最怕的风,称之为台风的“杀西回南”。此时的台风垂死挣扎,歇斯底里,更具杀伤力和破坏性。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格美”过后,孤竹竟然无恙,枝干还有些弓形般的弯曲,看似疲惫不堪,但没过几天,经露水一吊,便又恢复其傲然挺拔的俊貌。“有节骨乃坚,心无品自端……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 唐朝诗人钱樟明的诗句道出了孤竹向上向阳、坚韧耿直的秉性。风雨降临,孤竹会闻风而动,随风摇曳;一但雨过天晴,它又抖却一身疲惫,傲然挺拔于大地之上。此刻我发现,孤竹的可贵还在于它从不将厄境中获得的可贵生命降维于卑躬屈膝、弯腰谄媚之列,天空永远是它追求的理想和信仰。待到蓝天白云之日,孤竹随风微摆,满身透着轻盈和娟秀,妩媚而温情。它依旧恃才不傲,隐志于胸;亭亭玉立,初心不改。
“格美”过后,整个夏季竟连续数月高温持续,天无滴雨。小花园里的乔木都渐渐饥渴难熬了,一棵红枫的树冠上叶子已慢慢泛黄卷起,周边的灌木和花卉更已枝叶枯萎,干瘪无力,死气沉沉。然而,墙边那排竹子依然坚忍不拔、朝气蓬勃地生长着。尤其是那杆孤竹还是孑然一身,居高临下,悠然自得地俯视着众生。竹的根系叫竹鞭,埋于地下,虽深度也就二三十厘米,但竹鞭生长速度比较快。它于竹子生长的方向一般成直角状,即竹子垂直于竹鞭往天空拔节成长,而竹鞭则在泥土里横向节节延伸。每年春季,竹鞭的节与节交接处,长出地面的竹牙便是竹笋,竹笋保留下来继续生长就成了竹子。横亘于地下的竹鞭虽不及长于地面的竹节多,但也能年年在地下延展开去,甚至与其他临近竹子的竹鞭纠缠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的合力。怪不得孤竹在干旱面前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原来在地下它竟有着繁多的根系和充足的养分,更有邻竹众多竹鞭的弛缓和保障。可见,孤竹不孤,它们在地下其实有一个团结统一、相互成就的强大团队和群体呢。
竹如是,人如是,道亦如是也。
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