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有座孔氏南宗家庙。大宗南渡、孔洙让爵等故事,衢州人耳熟能详。
孔子后裔在衢州这片土地上,已生息近千年。岁月流转中,渐渐形成了一些聚居的村落。
柯城区沟溪乡沟溪村,是如今衢州孔子后裔最集中的村落。村庄现有1300余人,其中孔氏后裔700余人,至今仍保存有完整的孔氏族谱、沟溪孔氏家训和清朝的孔氏祖宅。村中处处可见南孔印记,长久流传着孔裔故事。
近日,围绕“打造南孔文化副中心”主题,柯城区政协举行了一场“请你来协商”活动,政协委员和沟溪村孔氏后裔代表、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等面对面协商交流,为推动南孔文化传承发展、助力农文旅深度融合建言献策。
9月3日,记者实地探访沟溪村。
一个村落的三百年孔裔往事
清康熙四十年(1701),孔氏南宗时任五经博士、孔子第六十六代孙孔兴燫要去杭州寓居。年仅22岁的第三子孔毓均因故无法随行,拜别父兄,自谋出路。
从衢州出发,他乘船溯流而上。在距衢州城约三十华里的一处码头,他忍不住驻足停留。
这里是沟溪村,前临常山港,后依大俱源溪溪口,背靠青石山峰,依山傍水。一条驿道经石桥沿江向常山伸延,绵亘数百里至江西境内。江中木排延绵,船只穿梭,驿道上车来人往,商客不绝。开化的山货木材,石梁等地的山货贩运,都要经过这处要道。也因此,这里成了当时衢州西乡最繁华的商埠,商行店铺鳞次栉比,商客小贩比肩接踵。
“真是个好地方!”孔毓均心想。为生活计,他决定在沟溪定居,经商为业。
这就是沟溪村孔氏族裔之始。孔毓均上岸的码头,后来被称为“孔氏码头”,2023年被定为浙江水利遗产。
此后,孔毓均在沟溪开枝散叶,但经商并不如意,生活仍然清贫。直到嘉庆年间,重孙辈的广智、广仁、广勇、广德四兄弟在父辈的基础上努力经营“圣裔商行”,终于事业有成,生活富裕,人口繁衍,形成了沟溪孔氏家族四大房。
咸丰四年(1854),清廷将沟溪村前江畔六百余亩荒芜淤地赐给沟溪孔氏后裔,以孔氏牧马滩命名,用以开垦及养马操练,其土地免交粮税。当时沟溪孔氏人口只有一百余人,因此收入相当可观,沟溪孔氏由此更加兴盛,并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沟溪孔氏总厅。
此后,沟溪孔裔人才辈出。有从政出任三品通奉大夫的,有投身医学、救死扶伤成为一代名医的,有成为高级工程师为国家钢铁、芯片等事业添砖加瓦的,有进入文艺界成为表演艺术家、导演的,有坚持教育桃李满天下的,还有许多投笔从戎为抗日、国防等事业献出生命的……
沟溪孔氏家族自康熙六十年始祖毓均经商定居,至今已十二代,繁衍子孙千余之众。如今,他们务工、务农、经商、搞建筑、跑运输、从事手工业……遵循先辈教诲,以儒学思想自勉,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利益、为祖国的建设作出应尽的贡献。
随处可见的南孔文化印记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如今的沟溪村,仍处处可见孔氏印记。
孔毓均登岸的码头,如今被修葺一新。水泥加固的堤岸边,一条步行绿道横贯而过,站在栏杆边,可以眺望宽阔的常山港,视野极好。岸边有三棵遮天蔽日的大樟树,把毒辣的阳光严严实实挡住,为村民留下一片凉爽的树荫。村民告诉记者,这几棵树也是孔氏先人种下的,最年长的已经有220岁了。每到傍晚,许多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孔氏码头边散步、乘凉、聊天,许多孔裔村民会和孩子们说起这些大樟树的由来与故事。
在孔氏码头的台阶处,还有许多浮雕,除了孔子讲学等图案,还有孔氏家谱字辈。“这些都是2018年村里统一修建的,从五六年前开始,我们着手梳理沟溪孔氏的脉络,对村中的古建筑、人口、史料等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整理。”沟溪村村委会副主任孔建华也是孔氏后裔,他告诉记者,如今,村中生活着6代孔氏后裔,辈分最大的是“庆”字辈,有一位“繁”字辈老人已经98岁高龄,而辈分最小的“维”字辈,年龄从2岁到5岁,也有好几个娃娃了。
村中,可以随处看到连片的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有许多还住着人。记者了解到,目前,沟溪村尚存较完整的古建民居有十余座。“这些老房子很多都是孔氏后裔建的。”孔建华带记者穿过一户人家,来到了经过修缮的孔氏总厅。总厅建于咸丰六年(1856),内部宽敞,有孔子像、写着沟溪孔裔历史的资料展板,以及许多老物件。曾挂在厅正门的清廷钦赐“通奉第”石刻碑匾,也被安放在这里。“今后,这里可以成为一个展览中心、交流中心,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希望把属于沟溪村的南孔故事讲给所有来到这里的人听。”孔建华说。
漫步沟溪村,随时都能与南孔文化“面对面”。许多村民新建的房子上,都画上了彩绘,有的写着《论语》章句,有的画着孔子杏坛讲学、游说六国等故事。村中心有一片小广场,数百年前,孔氏族人在这里站桩、练武,因而得名“圣武广场”。如今,圣武广场成了所有村民聚会、休闲的场所。广场正中,新立的孔子像巍巍而立。村中曾经用于沟溪尼山私塾的建筑,如今已经改作他途。沟溪尼山私塾在上世纪30年代末改为浮石小学,后改为沟溪乡小学。如今,沟溪乡小学建起现代化的教学楼、操场,继续着教书育人、教化当地的使命。
儒学传承发展的乡村新实践
深受儒风熏染,2016年,沟溪村孔氏祭典仪式正式入选第五批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2018年,沟溪村举行了儒学文化节祭祖典礼,引起了强烈反响。
近年来,沟溪村围绕儒学文化,创办儒学文化节,努力打响沟溪有礼品牌。深入挖掘孔氏后裔家传基因和生产习俗、生活民俗当中的乡土儒学资源,把沟溪村创建成为儒学生活化传承基地、儒学人文旅游基地、儒学主题体验基地、儒学研修养心基地,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是摆在沟溪村面前的新时代发展目标。
南孔文化是钱塘江耀眼的“星辰”,沟溪村的南孔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加强沟溪村南孔文化理论支撑?如何做好沟溪村南孔文化传承与发展?如何成功将沟溪村打造成南孔文化副中心?这一系列命题,如今正在探索中逐步明晰路径和方向。在不久前柯城区政协举行的“请你来协商”活动中,沟溪村孔氏后裔代表、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建言献策。
“目前来看,沟溪村在落地南孔文化上,还存在挖掘力度不足、保护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强、转化力度不高等问题。”省政协委员、柯城区政协副主席、孔子第76代嫡长孙孔令立提出,要保护好、固化好、利用好孔氏总厅、跑马场、孔氏码头等资源,推动沟溪村南孔文化可见、可及、可感,并积极拓展与曲阜阙里的交流合作,持续扩大沟溪村南孔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南孔文化副中心,沟溪村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南孔文化研究学者、衢州学院教授吴锡标认为,沟溪村要加强与南孔文化中心——衢州孔氏南宗家庙联动,与衢州其他孔氏后裔聚居村落联动,与余东村、余西村等附近村落联动,提高副中心的辐射力。
“乡村发展,规划先行。”市旅行社协会会长周建明呼吁,构建机制体系,打造丰富文旅业态,让文旅品牌“走出去”,让更多游客“走进来”。
衢州市政协副主席汪晖说,要注重保护、挖掘、传承、融合、传播、发展“六点一线”一体推进,最大程度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文旅融合发展顶层设计,深挖文化故事、活用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宣传、促进文化传承,凝心聚力助推打造南孔文化副中心。
柯城区政协主席叶美峰表示,将切实发挥优势作用,聚焦村庄定位设计、文化传承、品质提升、统筹协调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久久为功推动南孔文化副中心在沟溪村落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沟溪村已经开始着手创建沟溪孔子文化村的具体措施,如利用孔氏总厅等古建筑为平台举办祭孔典礼、创办儒学文化研学基地、创办乡村版儒学文化博物馆等。
“看文物到孔庙,看文化到沟溪。”这是沟溪村人为自己立下的豪言壮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探索儒学文化的现代意义,朝着打造衢州南孔文化副中心的目标,沟溪村脚步迈得坚定。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