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均
身为舟山人,却对东极列岛知之甚少,这让我心生向往。于是,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国庆假期,我来到了沈家门半升洞码头,心中涌动着对未知的渴望。海风带着海水的咸味,像一位老友的低语,轻抚着即将启程的旅行。我们一行人,怀着对东极的好奇和憧憬,登上了那艘即将带我们驶向碧海蓝天的轮渡。
轮渡像一位勇敢的骑士,劈波斩浪,海鸥在头顶盘旋,它们的叫声和轮船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像是在演奏一首特别的海洋乐章。我站在甲板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闭上眼,感受着海风的轻抚,仿佛听见大海深处的心跳。
从沈家门到东极东福山岛大概需要两个小时。随着东福山的身影渐渐清晰,我的心情也愈发激动。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岛屿,虽然没有热带雨林的茂密,也没有柔软细腻的沙滩,但它拥有独特的礁石地貌、稀疏而坚强的植被,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如同历经风霜的财伯公老人,挺立在岁月的风口中。
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极不仅自然景色迷人,岛上渔家人的生活方式也颇具特色。渔民们早上出海,傍晚回来,他们的渔网和船只都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技艺。这里是电影《后会无期》的拍摄地之一,因为这部电影,东极迅速走红,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网红打卡之地。影片中展现的自然美景和海洋文化风情,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此外,东极还有一段沉重的历史。1942年,“里斯本丸”在运送英军战俘经过舟山海域时遭遇美军袭击,许多战俘不幸遇难,但也有不少战俘在东极渔民的帮助下幸存下来。这段历史被拍摄成了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为东极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色彩。
我们在岛上漫步,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路边的小花虽不如温室花朵般娇艳,但它们在岩石缝隙中顽强生长的姿态,令人肃然起敬。即使是在这个秋天,蜜蜂和少数勇敢的蝴蝶仍在花丛中忙碌着,它们似乎完全不在意我们的存在,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海鸟在碧海蓝天中翱翔,它们的眼睛锐利,或许是在寻找食物,又或许是在寻找归宿。
当我们徒步到岛礁边,那座灯塔就像是一位久违的老友,静静地等着我们。它是东极的守护神,也是历史的见证者。站在网红灯塔旁,俯瞰整个岛屿,那些嶙峋的礁石、点缀其间的绿植、三三两两的民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此刻,海鸟会在海中嬉戏,它们似乎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欢迎着我们,分享着它们的快乐。
岛上的民宿各具特色,争妍斗奇地展示在共富之路上。其中一家民宿,外墙装点着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画作,每一幅画都承载着渔民与大海之间的故事。这些民宿均由当地旅行社及渔民亲自建造,不仅保留了海岛的传统风貌,还巧妙地融合了现代生活的便捷。东极的石头房子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在青浜岛上,一排排石头砌成的房子面向大海,错落有致,被誉为“海上布达拉宫”。从远处看,这片依山而建的石屋群就像是海上的幻境,气势恢弘。
要想好好欣赏青浜岛上的石头房屋,最好是慢慢走。青浜的主要街道都很窄,只有1米多宽,而房屋之间的小巷更是四通八达。无论你从哪条小巷穿过,眼前的风景都会不断变化,令人惊喜。渔家的房门总是敞开着,仿佛这里的村民时刻都在迎接来自海洋的气息。
东极的岛民很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航海者,有的人甚至航行到过西非。在东福山岛,还能看到国内保存十分完好的原始渔村,曾是多数家庭都以捕鱼为生的地方,人们过着与海相伴古朴的渔家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岛上常住人口已不足百人。
这次东极之旅虽然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知识的充电,更是心灵的洗礼与自然的邂逅。尽管时间紧迫,没能细细品味岛上的每一处古今风情,但它激发了我对东极的深厚感情,并让我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正所谓“人生若只如初见,只羡鸳鸯不羡仙”,每次旅行都像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让我们学会珍惜身边的美好。东极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段珍贵的记忆,一次心灵的触动。我想,不管将来如何,我都不会忘记东极的渔乡风情,那片浩瀚的大海,那些迷人的岛屿,那些朴实的人们,还有那一刻的感动。
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