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晚报:街角的修补小铺

吴金娟

刚下班回家,就听见我家先生叹气,一问才知道是新买不久的夹克衫掉了一颗扣子,好端端的一件衣服没法穿了。扣子是按扣,没法用针线缝补,于是赖上我帮忙找地方修补。我含糊答应,不知道从前修过鞋子的小铺能不能修纽扣。

从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想在城市里找一家修补小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和老余的修补小铺结缘,不得不提我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双高跟鞋。那是一双黑色亚光细跟皮鞋,我曾经穿着它参加国考、省考面试,也曾经穿着它参加重要的演讲比赛,说它是陪伴我青春岁月、征战四方的“战靴”,一点都不为过。日复一日的陪伴、年复一年的磨合,让我和我的皮鞋似乎融为了一体。十几年的光阴倏忽而过,鞋跟终究是抵不过岁月的磨损,一直穿到鞋跟裸露出银色的钉,我才打算放弃这位“老伙伴”,另寻一双新皮鞋。在鞋店里挑挑拣拣,试穿又试穿,却怎么也找不到舒服又合意的高跟鞋。于是,又把眼光投向“老伙伴”,或许修补修补还能穿呢。

多方打听,才得知西渠边有一家修补小铺,我带着皮鞋马上赶了过去。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修补铺像个不问世事的老者,安静地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师傅,这鞋能修吗?”师傅瞟了一眼,“姑娘,能修,你待会来取就是。”我放下鞋子,打量了一圈师傅的修补铺,一台补鞋机,一个装满各色配件的五斗铁皮柜,一个简易的遮雨棚,一人一椅。“那麻烦您了,我过会来取。”

等我返回修补铺,师傅已把修补过的皮鞋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我拿起鞋子仔细端详一番,原本破烂得不能出街的皮鞋经过一番修补,又焕然一新了。我赶紧连连道谢,扫码付款。付款的时候发现,师傅姓余。我就留心记下了,万一下次还需要修鞋呢。提着修好的皮鞋,就像提着一袋失而复得的珍宝,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

这次,修补先生的夹克衫纽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余师傅那里碰碰运气。

走到修补小铺时,余师傅正在和老伙伴下象棋。见来了人,余师傅热情地接待了我。我急切地问:“余师傅,这种按压的衣服扣子能修吗?”得到师傅肯定的答复,我满心欢喜。

余师傅从铁皮柜里取出盒子,细心地寻找着最合适的扣子,逐一比对,那认真的劲头,仿佛他修补的不是普通的衣物而是珍贵的物品。透过这一幕,我仿佛看见一位拥有传统手艺的老师傅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如今,修补的老手艺被人们逐渐遗忘,但总有人在热爱着。

我从余师傅手中郑重地接过修补好的夹克衫,他转身又和老伙伴下起了象棋。

捧着衣服,我思忖起了余师傅的修补人生。在西渠边的方寸之地,他用修补手艺谋生,传递城市的烟火气和爱物惜物的价值观,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颇有些坚守的意味。

这间街角不起眼的修补小铺教会我,好好珍视每一件物品。

来源:衢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