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勇
衢化这块土地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建筑物当地名,且多年不改口。比如喷水池、大钟下等地址,也只有老巨化人才知道在哪个位置。当然,衢化和巨化有区别,我爸参加工作的时候叫“衢州化工厂”,我参加工作时单位名称是“衢州化学工业公司”,现在称为“巨化集团有限公司”。
以前我们被衢州城里人称为衢化人,当时是指衢化厂里的职工和家属,后来把周边农村的人也包括在内。有次我进城去玩,有朋友说那个人也是你们衢化人。我一问,原来是衢化这个方向的,跟传统意义上的衢化不是一个概念,但也被城里人概括在一起了。如今说的衢化,更多的是指地名,而以前所说的衢化人则改称为巨化人。狭义的巨化人指长期在巨化集团工作的员工,以及从小在衢化长大、父母都是巨化员工的人。当然,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定义。
衢化上世纪80年代就安装了全国第一家闭路电视,大大提高了电视清晰度,还早早地用上了管道煤气,水电都是象征性收费。我小学时住在衢州城里,读初中到了衢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城里用水很省,一脸盆水,洗了这样洗那样。住在衢化,洗个碗,龙头一开,哗哗冲着,任性!
当然,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发东西,逢年过节,吃的用的,厂里都发。那时的分厂领导应该是有压力的,别的厂发大件商品,自己厂效益比人家好,不发福利难以面对基层员工,说话直接的老师傅会毫不客气地询问原因。这样攀比有益于普通员工,大家都欢欢喜喜。要知道衢化是个小社会,当年住的房子都是公司造的宿舍,职工们空余聚在一起,就比谁单位发的物品多。
我曾经有位同事,爱人是公务员,家住衢州城区。他穿着衢化工作服,踩着“28大杠”自行车,车后座上绑着大纸箱,神气活现地从衢化骑到北门。一路上就能听见有人在身后扯着嗓门对边上的人说,“瞧,衢化又发东西了。”回到家楼下,他停好车,捧着东西上楼。这时老婆单位的同事从对门探出头来,“今天又发东西啦!”他则开心笑着大声说:“老婆,今天厂里发了……”
我进公司选分厂时,我爸给我做主的,理由就是这个厂发的东西多。我以前用的电饭煲、床垫等,都是厂里发的。我有次参加个饭局,席中有人说,以前你们巨化人都斜着眼看人,瞧不起衢州这边的。
市场经济深化之后,有一段时间,巨化的发展落后于地方,调侃巨化人的各种段子就多了起来,甚至当面说巨化人怎么怎么。弄得有的老师傅去城里,都不敢穿巨化工作服了。
不过,从小在衢化生活的巨化人,对巨化还是有无法割舍的感情,对他们来说,巨化不仅是一个公司的名称,而是融入血液的一部分。有个朋友虽然离开巨化多年,偶然听到新单位两个女同事在说巨化人的不是,就忍不住与她们争论。后来,上司说,你还是蛮有巨化情结的,帮得这么紧。我的一位初中同学,辞职在外经商多年,难忘故乡的草木,取了个网名“巨化钳工”,以纪念他那美好的青春岁月。这才是真正的巨化人,无论身在何处,心永远系在这片十里化工城。
好在巨化发展后劲足,比起外地一批已烟消云散的老国企,还在老树发新枝。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发展形势不错,员工收入得到提高,巨化员工的幸福感满满。当然,如今衢州巨化一体化,衢州人和巨化人,已没有以前分得那么细了。
来源:衢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