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晚报:老人们

王志兰

退休后,我在靠近老家的小区买了房,可以听到熟悉的乡音,偶遇少时的同学,最重要是,骑自行车十分钟就可回老家看父母。

可近来,我渐渐地怕回老家。

一是与母亲有关。母亲自去年冬天摔断腿治疗后,恢复不佳,精力衰减。今年盛夏的高温让母亲身体受不了,发烧多日,被我们送到医院住院一周。母亲说自己不知道是否发烧,我们给她备了一个温度计。我每次回家,母亲就从抽屉里拿出温度计,让我给她量体温,得知没有发烧后,她脸上浮起宽慰的笑意。

那天父亲第一次说起他对母亲的担忧:挑食,吃得很少,脾气又不好,整天说没有力气……父亲的叹苦让我心神不宁,一直坚强的父亲,毕竟已九十岁了。

看母亲那紧闭着的眼睛,那慵懒的神情,那灰暗的脸色,我很无助,唯有焦虑。我愿母亲身体健康,会站起来下厨房为我们烧饭,做一桌我们爱吃的菜,一家人围住一起开心吃饭。但现实是母亲已如西山残日,微弱之光将自己照亮都做不到。那天有人向我诉说,被他母亲骂了,很是委屈。我说你应该高兴呀,你母亲会骂人,说明身体健康。

父亲告诉我,他的记性越来越差,常常做了这件事忘了那件。我说:“爸,保不定哪天你也可能走不动路,做不了饭。年纪大了,一切都有可能。”父亲很伤感,我无可奈何,要来的总会来,我们都得接受。

二是与村人相关。每次回家,村里老人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堂姑雪英跌了一跤瘫痪在床;雪云夫妻不会烧饭了,每天吃快餐店送来的盒饭;三土娘脑筋坏了,没几天就走了……每次听到,我心里总是一颤,往昔鲜活的场景在脑海里跳跃,这些老人与我都有或多或少的交集与关联,他们的音容笑貌都刻在我的记忆里。现在,他们荷锄耕种的身影和亲切慈祥的笑容渐渐销声匿迹。

我知道人的生命是有定数的,但我真心希望曾经历苦难的老人们能身体健康,多看看好时代、吃吃好东西,像培山母亲,今年已百岁,享到清福,真好。

因为离老家太近,我接触到了村里最现实的生病老死。我感到自己还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但现实是老家的上空会弥散起哀伤,父母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忧伤。年少的我,看见的是村庄中生命的蓬勃,而今我目睹的是那些看我长大的老人日渐凋零。

尽管如此,我还得经常回村去看看。我爱父母,也爱每一位关照过我的亲友长者。

来源:衢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