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我就想 回娘家看看

程玲仙

妈妈的关节炎又犯了,整个关节肿得跟馒头似的。小腿肚也肿胀,有肉眼可见的血瘀斑,摸上去硬邦邦的。走起路来一只脚先落地,另一只痛脚因为膝盖不能弯曲,只能平移着慢慢地往前挪。针灸、吃药,已两个星期有余,也不见好转。于是,趁着周末,我和老公驾车带她到江山就诊。

在候诊的时候,妈妈对我说:“上个星期我和你爸爸买了些补品去球川看你姑婆(爸爸的姑姑)了。”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么一组画面来:年近80的爸爸蹒跚着,搀扶着一瘸一拐的妈妈去挤公交车。上下车时,妈妈又是如何地痛苦和不便……

再看看她的脚,我不免责备道:“你的脚都成这样了,还跑那么远去干吗!”

妈妈像个犯了错的小孩,轻声为自己辩解道:“你爸爸说,姑姑九十几岁了,最近身体不是很好,我们也就想着去看看她老人家。见一面少一面喽。”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姑婆还好吗?”我问道。

“她老人家更瘦了,眼睛也不好。”妈妈幽幽地回答,“可是我和你爸爸要回家的时候,她硬要塞500元钱给我们。我们怎会要她老人家的钱呢!后来她不知怎的,拄着拐杖,一路摸索到车站,一定要送送我们。还好她女儿跟在她后面,我们才放心回来。”

患有眼疾的93岁的高龄老人,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为她七八十岁的侄儿侄媳妇送行。这一幕,让我为之动容!

“46号,请到3号诊室就诊。”妈妈似乎还想告诉我些什么,呼号台报到了她的号。于是,我搀扶着妈妈进了诊室。

接下来,缴费、配药、打针,一切顺利。

“你知道吗?前两天,你姑婆一个人坐公交车来看我们了。”回程的路上,意犹未尽的妈妈又提到了姑婆,“她坐过站了,幸亏她还记得你爸爸的名字,是好心人把她送到我们家的。真险呀!”

“啊,她一个人坐公交车来的?她的儿女怎么会放心呢?”我惊讶!

“是呀,她没有告诉儿女她要回来,她担心他们不会让她一个人出门,才瞒着大家偷偷来的。”妈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后来你叔叔打电话给她大女儿,她大女儿说家里人都担心坏了,先让老人家在我们这儿住几天,她过几天来接她妈妈回家。”姑婆是军属,四个女儿、一个儿子,都非常孝顺。

“姑婆在我们家玩了几天呀?”

“就住了一晚,怎么留也留不住,一定要回家。昨天,是你爸爸送她回去的。”

“那她为什么来回折腾这一趟呢?”

妈妈说:“她说,‘我就想回娘家看看’。”

顿时,我的眼圈红了,眼泪溢满了眼眶。

“我就想回娘家看看”,这句话从一个儿孙满堂的93岁高龄老人嘴里说出,并义无反顾地付诸行动,分量有多重, 我无法掂量。

我只能在心底深深地祝福:姑婆,祝您永远安康,每年都能回到娘家看看。知道吗?晚辈们都想着盼着您常回家呢。不过,下次可不要一个人出门了,让儿女陪着来,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您回来的!

是啊,娘家——“故乡”,是我们念念不忘的港湾,是我们内心深处永恒的惦念,是我们永远剪不断的那条血脉汩汩的脐带。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不管我们离家多少年,不管我们是不是已经青丝染白霜,我们始终牵挂着它,梦想着回到它的怀抱。

又到一年中秋节,在外的游子是否想起了故乡的那轮月,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是否会想起故乡有一双双深情的眼眸带着热烈的期盼等在归家的渡口?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