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口琴岁月

王纯

如今的孩子,许多不知道口琴是什么。而我小时候,口琴像一个浪漫的装点,让生活多了几分风花雪月的味道。

口琴小巧轻便,易于携带,曾经广泛流行。口琴里面有金属簧片,吹奏起来发出优美的乐音。它的音色纯正清亮,轻盈清脆,听起来如同晚风吹过原野,如同夏日蜻蜓掠过湖面……美妙的音乐淡淡地滑过心海,音乐表达出的情感丝丝入扣地击中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你情不自禁地随着琴音轻轻哼唱。口琴不像别的乐器有着高不可攀的姿态,它像特别容易亲近的人一样,对你莞尔一笑,那笑容一下便入眼入心。

口琴是当年文艺青年的标配,比如我们的音乐老师,他口琴吹得特别好。在我们的乡村中学,年轻帅气的音乐老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他是刚刚分来的大学生,那时音乐课不被重视,他的课有一搭没一搭地上着。不过他上的每一堂音乐课,对我来说都是一场盛宴。他在课堂上讲,口琴是根据古代乐器“笙”的发声原理制成的。他还因此讲到徐志摩的诗,“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再由此引发开来,讲到古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他讲得天马行空,比语文老师讲得精彩多了。讲完了,他呵呵一笑,大概觉得自己跑题了,解嘲一句:“反正音乐课也不考试。”说完,他给我们吹《光阴的故事》。口琴发出的天籁之音让我们全都入了迷,痴痴地沉浸在美妙的琴音之中。

有个黄昏,我和同学燕子去学校外面,看到音乐老师正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吹口琴。夕阳欲坠,晚霞轻染,黄昏的光线朦胧迷离,微凉的风里有草木之香。音乐老师背对着我们,那样的画面,如同一幅诗意的剪影。他吹奏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琴音有点忧伤,如泣如诉。后来我听说,音乐老师失恋了,因为他的女朋友分配到城里,跟他分手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第二学期开学,音乐老师调走了。他留下来的琴音,成了我们记忆中惊鸿一瞥般的美好片段。

那个年代,口琴是很大众化的,很多人会吹。会吹口琴,相当于掌握了一门才艺。小姨当时正在谈恋爱,她跟家人把那人的优点一样样说出来,最后加了一句:“他还会吹口琴呢!”我的外祖父被逗得笑出声,他由此断定自己的宝贝女儿找到了意中人。后来,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小姨最爱听小姨夫吹口琴,每次他吹的时候,小姨会托着下巴,听得如醉如痴。

浪漫的口琴岁月,我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口琴,也没有学会吹口琴。那时我有一个同学会吹口琴,星期天我们一群人去她家玩,听她吹。她是个极为讲究的人,不许别人碰她的口琴,更不许别人吹,说那样不卫生。她说口琴只属于一个人,用久了口琴就像最亲密的朋友一样,能懂你的喜怒哀乐。她欢乐或者哀伤的时候,都会以吹口琴倾诉。那时我万分羡慕她,觉得她找到了知音。

浪漫的口琴岁月,留下了美妙的琴音,一直在我记忆里萦绕着。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