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清晨,我坐于窗前,凝视着门前的那一棵亭亭玉立的桂花树,小小的花瓣细腻而柔软,四片花瓣紧紧相拥,散发着温暖与希望。一阵秋风吹来,窗户“吱呀”一声开得更大了,几朵桂花飘到了脸上,一股浓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那一室香气的记忆丝线,轻轻一扯,便牵出了温暖的无数回忆。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听说温岭市慈善义工松门服务队的那些充满爱与奉献的人和事,一件件一桩桩,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如今,他们又怎么样了呢?
去年,我为义工队的精神所感动,写了《最是秋日桂花香》一文。今年,他们的足迹一直奔波在路上,犹如眼下的桂花,年年绽放,香远益清。义工们来自各个行业,自愿参与,队伍日益壮大,向四周扩散。他们有对老弱病残基本生活的支持,有对孤独老者房屋维修和身体健康的帮助,有给弱势群体送早餐、送家具、送被褥的,还有参与海滨环保以及丰富弱势群体文化生活等公益事业的,令我眼界大开。
前段时间,义工队去温岭市松门镇松东村,为一个叫小琳(智力残障者)的学生家里修缮危房。小琳家房子漏水,家中狭小脏乱。连住都不安稳,小琳更无心思读书。队员们对他家的危房进行详细察看评估后,各人发挥特长,拿起锤子、锯子等工具,叮叮当当加固房子。义工队员还买来柜子、空调送给他。紧接着,义工队又马不停蹄赶往另一个村子,那里住着一个听力全残的孤独老人,老人乱搭户外棚,房子又不牢固。义工队员们赶去为她建起了一个凉棚,既可纳凉又加固了房屋。电焊的火花四处飞溅,他们把对老者的爱焊进了铁杆铁棚之中。老人看着,脸上露出了如秋日桂花般的灿烂笑容。
重阳节前夕,温岭几个义工队一起去石塘镇隔海村,为岛上150多位空巢老人办“九九重阳敬老酒”。“这已是炒绿豆面的第三锅了,让老人们吃饱吃好。”穿着一身红色义工队服的副队长叶友富一边在油烟弥漫的大灶前用力掌勺,一边如是说。餐桌上一个80岁的老阿婆激动地说:“有猪肉,有泡虾,有鱼,各色各样的菜都有,全靠你们义工队爱心关怀。”九九重阳敬老酒,义工队在这个岛上已办了十多年,队长何荣富说,会一直办下去。
对了,我也不能只顾着讲近况,在这之前的时光里的故事同样精彩纷呈。
曾经,义工队带领十余位盲人去位于松门的龙门沙滩听海,这事就十分新奇。盲友们到了海滩万分激动,高喊“大海,我们来了”。他们看不到海的模样,只能用其他感官感受:听着一波浪打来,“轰隆轰隆”,发出欢乐的响声;海风轻轻从脸庞吹过;慢慢将脚伸进凉丝丝的海水,让波浪轻柔地抚摸,享受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60岁的老张激动地说“我第一次拥抱大海,多么美妙啊”。51岁的朱振斌,10年前的一场病使他失去了光明,他蹲下来和海水亲密接触,“让我再站一会,让我再站一会!沙细细的软软的,非常舒爽,这是我向往的另一个世界!”
文艺志愿者,弹起琵琶、吉他,拉起二胡,为盲友唱歌助兴。盲友张海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唱起了《大约在冬季》,并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何荣富说,虽然他们看不到海,但更能感受到大海的浪漫和清凉。
每个星期三的晚上,是义工队女队员们的“爱心编织之夜”。她们围坐一起,用一针一线穿起爱心,将织好的围巾送给西北等偏远地方的贫困家庭孩子。去年,他们专车将“爱心牌”围巾送往青海藏区的情形犹在眼前。他们从未停止过手上的飞针走线。这种坚持是多么不易啊。
我又想,他们持之以恒为老弱病残做好事,自掏腰包,牺牲自己的时间,干了一年又一年,究竟为了什么?细细琢磨,他们是把弱势群体当作自己的家人,谁不对家人好啊!义工的胸怀更宽广,把小家庭的“我”变成了大家庭的“我”;他们是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看着弱者吃饱穿暖安居,心里也乐成了桂花的微笑。他们心里的乐,会使自己血脉通,气血旺,体康健。何荣富告诉我,活动中,会结识更多的人,在快乐同时,建立了友谊,也长了才智。总之,他们在助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了一个台阶。
我又把目光探向窗外,这时一束阳光打在树上,呵,又是一年桂花盛放,那一树桂花黄澄澄,笑盈盈,海风缓缓吹来,花儿翩翩起舞,金光闪闪,漫天飘香……
陈连清
来源: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