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历史与文化,丰富而多彩,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断。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宝石,琥珀以其独特的美感令人叹为观止。从透明的金黄色到深邃的红棕色,每一种琥珀的颜色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蔡一声,椒江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是一位专攻琥珀蜜蜡文化的研究员,十几年来,他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琥珀蜜蜡的资料,慢慢构建出了完整的琥珀蜜蜡历史与文化脉络。同时,他家还有一间琥珀蜜蜡博物馆,实现了文献资料与实物收藏的双重印证。
钟爱琥珀蜜蜡历史文化
琥珀蜜蜡的透明度和光泽度极高,其内部常包裹着远古时期的昆虫、植物等生物遗骸,使得其整体呈现出一种温润而富有生命力的美感,宛如一颗颗“时光胶囊”,让人惊叹不已。
蔡一声“玩”琥珀蜜蜡,不只欣赏其品相,他更喜欢从琥珀蜜蜡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角度出发,品味琥珀蜜蜡的文化趣味。
“我国古人将琥珀称为‘遗玉’‘翳’,古代民间更有所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之说,琥珀也因此被称为‘虎魄’。还有种说法是,琥珀是由老虎流下的眼泪、或是由老虎临死前的目光凝聚成的宝石。这些奇异的传说,蕴含着我国古人对神秘的琥珀的揣测和追寻,喻示了琥珀蜜蜡具有趋吉避凶、镇宅安神的功能。”蔡一声告诉记者,在中国人心中,琥珀一直是非常珍贵的宝物,“由于琥珀来自松树脂,而松树在中国象征着长寿,因此,琥珀作为松树的精华自然会受到重视。再者,中国人自古就喜好松香的气味,人们相信琥珀蜜蜡芬芳的香味能增强人的灵魂,带给人们力量和勇气。而琥珀和龙涎香更被作为名贵的香料。”
“严格来说,琥珀算是舶来品。欧洲不同国家有各自的琥珀之路,琥珀之路和我国的丝绸之路有很多重合之处,我喜欢将琥珀蜜蜡和历史结合在一起研究。”蔡一声介绍,琥珀蜜蜡先是作为交易货币,再是成为各种配饰,变化的是其用途,不变的是古今中外人们对于琥珀蜜蜡的喜爱。久而久之,琥珀蜜蜡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兴趣。
多方印证才记录
“我偏爱研究老蜜蜡,对于新开采的琥珀蜜蜡,我认为其历史较短,研究价值不高。我的琥珀蜜蜡研究,早起夏商,晚至清代民国,整理出了琥珀蜜蜡的历史脉络。”十几年前,刚大学毕业的蔡一声在父亲蔡希的引导下,开启了他的琥珀蜜蜡研究之旅。
蔡一声说,他主要通过三类途径进行琥珀蜜蜡研究。“一是查阅国内外资料,如果是国外的英文资料,我便看中文译文版,或者用翻译器将其翻译成中文。只要能找到的文献资料我都会去看。二是去各家私人博物馆欣赏琥珀蜜蜡,很多博物馆在展出时会标注琥珀蜜蜡的图解,看到有价值的,我逐一记录下来。三是与自己家的琥珀蜜蜡藏品进行印证。实物是证明历史的最好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研究的可靠度。”
十几年来,蔡一声翻遍了国内外与琥珀蜜蜡相关的研究资料,阅读文献多达几十万字。“与琥珀蜜蜡直接相关的文献其实很少,有的时候,一篇两三万字的文献中只有一两句话与琥珀蜜蜡相关,我将其摘录下来。渐渐地,形成了十几万字的研究稿。”
考虑到研究的严谨性,蔡一声并不轻信“一家之言”。“琥珀蜜蜡某种意义上还原了不同时代的面貌,对于琥珀蜜蜡的研究是很严肃的,不能靠自己主观臆测,只能通过各家资料或者实物来互相印证,有些内容是我与国内外的专家教授沟通过后才确认的。”蔡一声说,尤其是汉代之前的琥珀蜜蜡,由于相关记录较少,考证起来有很大难度,“我现在还有一些研究结果等待着其他人相互考证。对于仍未完全确定的,我都一一标注上‘推测’。”
将故事穿插于时代里
蔡一声的琥珀蜜蜡研究最早到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琥珀蜜蜡已经作为货币在古埃及地区进行使用和交易。后来,琥珀蜜蜡则被制作成各种佩饰,以显示自己地位和身份。”蔡一声说,当时琥珀蜜蜡产量极少且个头小,多用于打造小件,力求物尽其用,“头部佩戴的首饰是君主制最典型的象征,统治者为了把自己和臣民区别分开,会戴上头饰(女性统治者则佩戴耳饰)。这些头饰、耳饰除了美观外,就是让自己无论在实际上还是在寓意层面上都比臣民高出一头。”
蔡一声向记者展示了一枚袖珍的琥珀蜜蜡藏品。“这枚琥珀蜜蜡,乍一看是不是平平无奇?我估计哪怕小偷来了,对这枚琥珀蜜蜡都会视而不见。”蔡一声打趣道,琥珀蜜蜡不可貌相,“这是一枚雕刻成蝉形的琥珀,旧时只有皇族可以佩戴在额头上,是权力的象征。”
研究围绕着琥珀蜜蜡展开,蔡一声将琥珀蜜蜡的故事穿插进各个时代里。他以中国各朝代为主线,串联起国内外琥珀蜜蜡发展的历史文化。“周朝时,欧洲凯尔特人用蜜蜡扁珠作为交易货币。春秋时期,爱琴海地区古希腊城邦兴起,古希腊人认为太阳是从海中升起和落下的,当太阳落入海中时,脱落的太阳碎片凝固形成了琥珀蜜蜡,所以琥珀蜜蜡被称为‘海之金’。战汉时期,欧洲古罗马迅速崛起,古罗马贵族非常喜欢琥珀蜜蜡制品,经常手拿一小块琥珀蜜蜡,利用手掌温度让其散发出香味……”
“隋唐时期,佛教的兴盛也带动了我国琥珀蜜蜡的发展。自汉代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隋唐时期臻于鼎盛时代,大量书籍被翻译后整理成册,琥珀蜜蜡也被佛教列为七宝之一。”蔡一声介绍。
“清朝时期,琥珀蜜蜡的使用范围较明代及之前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普遍,琥珀蜜蜡作为当时与金、玉等相当的稀有物, 是皇帝与大臣、藩属间赏赐、入贡使用的贵重礼品。”蔡一声说,清代除达官贵人外,民间富裕之家也有能力购买使用琥珀蜜蜡,常见物件如帽花、鼻烟壶、耳环等。与前代相比,民间琥珀使用范围有了拓展,功能有所增加。首饰和服饰虽然依然是大宗,但琥珀蜜蜡陈设品的出现, 则是清代琥珀蜜蜡制品的最大特色。
爱而收之,藏而研之
蔡一声从琥珀蜜蜡历史文化研究中,收获了许多乐趣。“通过琥珀蜜蜡的研究,我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以前我的文化研究仅限于国内甚至仅是某个单一地区,现在针对琥珀蜜蜡的文化研究,要研究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及东亚各国的文化,重点国家文化还要详细研究。”蔡一声说,比如中世纪的法兰西王国,要详细研究到下辖公爵领、伯爵领,甚至是男爵领。各国文化研究也不是单一文化研究,还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外交策略、军事制度等等。
蔡一声坦言,从事琥珀蜜蜡文化研究是受到了家庭氛围的影响。他的爷爷是20世纪早期的大学生,是蔡家第一代大学生,家里原来保存着他学士服的照片,后来遗失了,现仅存他年轻时在上海法租界拍的西装照。爷爷非常喜欢读书,涉猎非常广泛,家里藏书也很多。
蔡一声告诉记者,爷爷跟父亲对他走上收藏研究之路有引导作用。“我父亲拥有一家私人博物馆。接待客人时,他会向客人介绍自己的藏品,我就在一旁听着。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我对家里的藏品也十分熟悉,尤其是琥珀蜜蜡,我自己展开研究之后,发现里面大有乾坤。”
茶余饭后,蔡一声会和父亲一起交流琥珀蜜蜡收藏的心得。除了私人博物馆,蔡家还曾建有“蔡希收藏网”网站,后来网站转为“蔡府百年艺术馆”微信公众号,再从公众号转到线下,这些都是蔡一声在打理。琥珀蜜蜡琳琅满目,需要分门别类,他就以产地、时代、重量等为标签,把每块琥珀蜜蜡的“身份证”写得清清楚楚。
收藏的高境界,爱而收之,收而藏之,藏而研之。蔡一声将琥珀蜜蜡如大杂烩般的历史文化不断去芜存菁,留下如“压缩饼干”一样的精华部分。对于琥珀蜜蜡研究,蔡一声是认真的。
记者 王琛琪 文
来源: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