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旭昱 文
11月8日,“探访金华古井 见证八婺烟火”系列报道推出第八篇,“答题打卡留言 赢取古井冰箱贴和报道集”互动活动已吸引100多名读者参与。
与报道同步开展的,还有4款金华古井原创冰箱贴的设计。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设计学院老师揭谜带领艺术223班章宇航、吴叶薰、蒋心恬3名学生,经过多次探讨和修改,历时10天完成最终设计。4款冰箱贴既突出了鲜明的金华古井文化底蕴,也大胆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想象与创意手法。
师生携手 创作很细节
此次设计的4款冰箱贴,分别选取了莲花井、拦路井、酒泉井、休文井这4口具有代表性的金华古井作为创作元素。这4口古井不仅承载着金华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为了将这些古老的文化符号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报道团队携手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设计学院,共同开启了这场创意之旅,揭谜担任此次设计团队的指导老师。10天时间里,她带领学生经历从创意碰撞、草图绘制到最终定稿的全过程。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学生们对这4口古井的了解并不深入,利用课余时间,他们通过网络搜索以及实地探访等方式,对古井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周边环境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们搜集了4口古井的照片,作为设计的参考。
起初,3名学生各自选择了一口古井进行创作。然而,当他们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揭谜时,发现彼此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整体。面对这一问题,揭谜提出修改意见,鼓励学生们相互学习、借鉴,通过团队合作来统一风格。最终,他们互相修改、补充,逐渐形成了统一且富有特色的设计风格。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蒋心恬擅长画人物,吴叶薰擅长画景观,章宇航则负责把控整体画面,在与报道团队沟通后,确保每一款设计都能突出古井的特色和韵味。莲花井的设计融入井亭元素,使画面更加完整且富有层次感;休文井因为与沈约有关,且位于婺州古城内,所以画面中出现了八咏楼以及楼上望月吟诗的文人形象,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拦路井的设计中,则画上了不远处的万佛塔,使画面在展现古井的同时,也展现了金华的城市风貌;而酒泉井的设计,则通过卖酒的店家和喝酒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金华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3名学生中,蒋心恬和吴叶薰都是第一次参与校外项目。“对学生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揭谜说,学生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作画。
为了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他们学习《芥子园画谱》,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们进行多次修改和调整。一开始,莲花井上的人物形象被设定为一位老奶奶,但经过多次尝试,发现这一形象与整体画面风格并不协调。于是,他们决定将人物形象改为一位姑娘,并对服装和动作进行了细致刻画。“因为没有打水的经验,人物手部的动作就改了好几版。”蒋心恬说。为画好酒泉井这幅图上的人物五官,吴叶薰花了不少时间。“我学习丰子恺漫画的风格,看似几笔就勾勒出来了,其实暗藏功力,很难画。”
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目前,4款冰箱贴已经完成制作。画面中,古井、井亭、八咏楼、万佛塔等元素相互交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韵味的画面。这些设计不仅展现了金华古井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更体现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表达。
在谈到这次设计经历时,3名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章宇航说:“这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从最初对古井文化的陌生,到后来的深入了解,再到最后的创意设计与呈现,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收获。”蒋心恬觉得,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华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更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绘画和设计能力。吴叶薰则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共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作为指导老师,揭谜表示,这次设计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创新表达,更是一次对学生们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查和提升。“学生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更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共同进步。”揭谜认为,这次活动也是一次宝贵的教学经验,“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此前,揭谜带领学生在不少省级和国家级的设计比赛中获奖。比如,义乌红糖节产品包装设计项目,结合了金华剪纸元素,呈现出源于传统又饱含现代设计审美趣味的作品。“传统并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揭谜说,“传统文化的视觉活化”一直是金职大设计学院的研究课题。
未来,揭谜将继续带领学生们深入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之路,将更多的金华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她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来源: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