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文旅营销 不能总“蹭热点”

时雨

中国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上线即火爆全网,与游戏圈一起沸腾的还有文旅圈——游戏中对中式古建筑的精细还原和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巧妙运用,使其成为文旅关注的对象。

围绕着游戏背景的取景地,一批古建古寺、文化地标乘着东风频繁刷屏,各地文旅顺势而为,开启一系列联动宣传,吸引各地游客打卡。游戏中的36个古建筑取景地,山西省独占27个,山西文旅迅速发布旅游宣传片,上线“跟着悟空游山西”。此外,山东、安徽等地也借此推出了相应的花式营销。

取景地迎接“泼天富贵”是恰逢其时,未有景区出现在游戏内的地区,则自拍外传“借东风”。一时间,不少地方文旅推出《黑神话:悟空》“同款”场景视频。获得大量浏览量及点赞数的同时,也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硬蹭略显尴尬。”

作为成熟的地方旅游推广部门,作为有市场敏锐度的市场主体和从业者,“蹭热点”借势营销其实是基本功。梳理近几年文旅发展趋势,会发现有意识地将大众兴趣点与本地的优势资源、优势产品连接起来,已经成了各地文旅部门的自觉行动。从文旅局长变装,到天水麻辣烫,从“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到林更新台词“北京到底有谁在”……这些网络热梗一波接一波,引来文旅官方的在线整活。

文旅“蹭热点”,体现了一种开放学习的态度,合理地蹭,需要梳理自身文化资源的特色,快速反应,为流量引流搭建桥梁,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链条。

然而,一些文旅媒体对热点话题与潮流趋势的追逐,最高效、低成本地带动了网络狂欢,也可能忽略用户的分众化与差异化,陷入一种同质化困境。例如红极一时的“土味喊麦”,富有节奏感的歌词与旋律配合城市画面创作出各地文旅专属喊麦视频。虽具有趣味性与娱乐性,但对城市人文风景的刻画一笔带过、浮光掠影,淡化了文旅目的地的特色形象塑造与信息传达。

当众多同质化的创意与内容轰炸眼球,用户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宣传视频只是简单地模仿,而缺乏从形式到内容的超越,噱头大于创意,则走向了唯流量论的误区,反而失去了文旅目的地的特色与亮点。

文旅行业从业者应该明白,“蹭热点”所追逐的流量,仅是文旅链条上的最前端。不管是文旅局长代言、网络热梗流行,起到的都只是吸引大众关注的引流作用。如果各地在文旅营销中,没能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虽然有不同但没能传递到大众眼中、心中,同样是难以达到引流的实际效果。

社交媒体高度发达带来的放大效应,能迅速聚拢流量,也能让流量“一夜清零”。地方文旅发展要想“爆红”,挖掘自身的与众不同时,还是要内修硬功夫。大众更想看到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某某同款”,而是一个地方因为新奇好玩、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走红,因为便利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走红,因为令人称道的旅游服务质量走红。

坚持“内容为王,把握趋势,不断创新”的创意营销方式和“以人为本,增强体验,维护口碑”的文旅经营模式,厚积薄发,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天命人”。

来源:衢州日报